![]() |
|
点击“开始/暂停”按钮右侧的下拉按钮切换两种扫描模式。
![]()
|
• 连续扫描 扫描仪持续追踪并捕获扫描物体的三维数据。 • 单帧拍照 每点击一次“开始”按钮,扫描仪捕获一帧画幅。拍照扫描时,后一帧与前一帧的点云数量需至少重叠 50%才能拼接成功。 ![]() |
![]()
|
开启扫描前,请调整好扫描仪与物体之间的距离,通过此处直方图颜色查看距离是否合适。 建议在直方图显示绿色(距离最佳/较好)时进行扫描。 ![]() |
深度相机
在开始扫描之前调整深度相机的曝光对于获得良好的 3D 模型至关重要。
![]() |
• 调整曝光 点击Auto按钮开启自动曝光。或再次点击关闭自动曝光,并拖动滑动条手动调节曝光值。为获取高精度扫描,请调节曝光直至扫描物体表面的红色或蓝色区域尽可能减少。 ![]() • 数字变焦 在扫描较小的物体时,数字变焦功能可将物体聚焦放大,更清晰地观察物体表面的扫描情况。 • 光学变焦(仅支持MIRACO Plus/POP 3 Plus扫描仪) 在扫描较小的物体时,高达1.5X/2X 的光学变焦功能可以更清晰地捕捉物体表面的数据。 ![]() |
RBG 相机
为确保在扫描过程中准确捕捉物体的颜色,请确保被扫描物体处于柔和均匀的光照下,并调整 RGB 相机的曝光和白平衡,直至预览窗口里物体的明暗度与色调看起来和实物保持基本一致。
![]() |
• 曝光调整 点击Auto按钮开启自动曝光;或再次点击关闭自动曝光,并拖动滑动条手动调节曝光值。 ![]() • 白平衡 点击Auto按钮开启自动白平衡,或关闭自动白平衡,拖动滑动条手动调整白平衡,直至色彩看起来与实物相符为止,不要过暖或过冷。 ![]() • 补光灯 在使用标记点拼接模式进行扫描时,可开启或关闭 RGB 相机的补光灯,以增强彩色扫描效果或使标记点更加清晰。(仅适用于自带补光灯的扫描仪) |
在开始扫描之前,为被扫描物体选择正确的扫描设置对于获得理想的扫描结果至关重要。
① 扫描精度
![]() |
• 高精度: 相对于标准精度模式扫描较慢,主要用于扫描表面结构复杂的物体。 • 标准精度: 是一种快速扫描模式,主要用于扫描表面结构简单的物体。 • 高速: 帧率较快,拼接更流畅,用于以较快速度扫描较大物体或人体。 注:扫描精度,速度和被扫物体的大小具体以扫描仪实际的型号为准。 |
拼接模式
![]() |
• 特征拼接: 适用于表面有明显几何特征的物体,如雕像和人体等。 • 标记点拼接: 适用于有大面积平面且没有明显几何特征的物体,如立方体或圆柱体等规则对称物体。 • 全局标记点拼接: 适用于几何特征不明显的较大物体。全局标记点模式下,需分两步操作:先扫描标记点生成全局标记点文件,再基于全局标记点文件扫描点云。 全局标记点教程视频 |
扫描对象
![]() |
• 普通物体: 用于扫描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几何特征明显的物体。如您的扫描物体不属于以下其他几类,请使用该模式。 • 深/黑色物体: 用于扫描黑色或表面较暗的物体,如黑色或深灰色的衣服、鞋子等。黑色皮革等部分深黑色物体或金属类、高反光物体表面可能会吸收或反射光线,需先使用显影剂对其表面进行处理。 • 人脸: 用于扫描人的面部。 • 人体: 用于扫描人体。 • 大型物体: 用于以较快速度扫描较大物体。(仅适用于部分扫描仪在高速扫描模式下使用。) 注:不同型号的扫描仪所支持的扫描对象类型和物体大小有所不同。 |
彩色扫描
![]() |
如需获取物体的色彩信息,点击此按钮开启彩色扫描。彩色扫描时,请确保物体表面光线充足均匀以获取更佳的彩色模型效果。 注:纹理贴图的功能仅在开启彩色扫描时可用。 |
消除平面
![]() |
开启消除平面后,可自动删除扫描过程中检测到的不需要的平面(例如:桌子、地板)。 若扫描物体表面的平面特征较多,请关闭此功能,避免扫描物体本身数据被误删。 |
扫描采集距离
![]() |
用于调节深度相机的工作距离,确定数据采集的距离区间,去除冗余背景,突出扫描主体物。 ![]() 注:同一工程内,若首次扫描时设定采集距离,则在后续扫描中,已设定的采集距离会自动保存。 |
已经保存的扫描设置参数可以在进行另一次扫描时导入。
设置好各项参数后,点击菜单栏“文件”>“保存扫描设置参数”,命名这个参数后保存至本地。
进入工程页,点击菜单栏“文件”>“导入扫描设置参数”,选择已有的扫描设置参数进行导入。
注:仅支持导入同一型号扫描仪的扫描参数。
扫描完成后得到的原始数据模型为物体外观表面的三维点数据集合,需经过点云融合、构网等操作转化为可供使用的高质量三维模型。模型处理分为“一键处理”和“手动处理”两种方式。
系统可自动根据最佳参数设置依次完成点云融合、构网和纹理贴图(如开启彩色扫描)。
注:新手用户可尝试 “一键处理” 功能,自动完成模型后处理。
点击“应用”按钮执行“一键处理”;点击“取消”可撤销本次操作。
手动处理适用于对不同处理阶段的模型细节进行充分编辑或对第三方导入模型进行编辑。需依次按照点云融合-构网-纹理贴图三大模块分别操作。
点云融合是将扫描仪采集到的原始扫描数据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点云模型的过程。融合方式分为标准和高级两种:
• 标准融合: 处理时间较短,适用于文件较大或需要快速处理的场景。
• 高级融合: 生成的点云质量较高,但处理时间相对较长。适用于对细节要求较高的扫描。
点距: 指融合后的点云模型上相邻点之间的平均距离。Revo Scan 5会根据扫描对象自动生成最佳点距,您也可以按需手动设置点距。
同一融合方式中,点距越大,模型细节越少;点距越小,模型细节越多,数据量也越大。
注:如需合并模型,建议在设置各模型点距时,尽量保持点距相近以提升合并效果。
融合优化: 对于具有几何特征的物体,通过融合优化可以增强细节性能。如果需要撤销操作,请单击右下角的撤销按钮。
点击“应用”执行点云融合操作;点击“取消”撤销本次操作。
![]() |
检测并删除与主体点云模型分离的孤立点云数据(如右图中红色区域)。 孤立率: 指孤立点云中的点占模型总点数的百分比。孤立率越高,检测到的孤立点云越多。 |
![]() |
检测并删除点云中重叠和不必要的数据。该操作可重复进行,直至检测不到重叠数据。 垂直距离: 指点云模型周围的噪声与模型表面之间的距离。当垂直距离小于设定值时,被认定为噪声并进行删除;当超出设定值时,被认定为正常模型数据并进行保留。 |
去除点云模型表面的噪声和毛刺,使其更加平滑。
平滑系数越高,平滑效果越明显,模型细节越少。
次数:连续执行平滑的次数,数值越高,点云越平滑,模型细节越少。
注:对于几何特征丰富的模型,过度平滑可能导致模型细节丢失。(如下图)
降低点云模型的局部密度,减少点云数据量,减少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时间。简化包含两种采样方式:
• 均匀降采样: 以相对均匀的方式对整个模型中的点进行采样。
• 几何降采样: 根据模型几何结构进行智能采样,以最大程度保留模型的细节特征。
简化比率: 简化掉的点云数量占总点云数据量的比率。设置的比率数值越高,简化(删除)的点云数越多,模型数据量越小。
注:请勿将简化比率设置过大,否则可能影响模型质量。
构网是将离散的点云数据连接形成多个三角形面片,继而生成连续网格的过程。如需用于3D打印,需先对点云模型构网。
• 构网质量: 网格模型的密度和精细程度。质量数值越高,网格模型的密度越大,模型越精细,处理时间越长。
• 自动补洞: 软件自动识别并填补模型表面的所有空洞或缺失区域。
• 补洞比率: 指模型上孔洞的直径占网格整体大小的百分比。低于设定数值的孔洞将被填补。
注: “自动补洞”功能适用于填补小洞。如需填补大洞,建议使用网格编辑中的“手动补洞”操作。
点击“应用”执行构网操作。
![]() |
检测并删除与主体网格分离的孤立网格数据(如右图中红色区域)。 孤立率: 指孤立网格面片数占网格总面片数的百分比。孤立率越高,检测到的孤立面片数越多。 |
检测网格模型表面所有空洞或缺失的区域,手动选中需要填补的孔洞,并以曲面或平面进行填补。
去除网格模型表面的噪声和毛刺,使其更加平滑。
平滑系数越高,平滑效果越明显,模型细节越少。
次数:连续执行平滑操作的次数,数值越高,网格越平滑,模型细节越少。
减少网格模型的数据量,减少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时间。
简化比率: 简化掉的网格数据量占总网格数据量的比率。数值越高,所删除的网格面片数和顶点数越多,模型数据量越小。
构网完成后,您将得到一个网格模型。如扫描设置时开启彩色扫描,此时系统允许对网格模型进行纹理贴图。纹理贴图是将相机捕获的 RGB 图像应用于处理过的网格模型,使模型色彩更加真实。纹理贴图支持两种贴图方式。
• 彩色照片
将扫描过程中 RGB 相机采集的彩色照片映射到网格表面来生成纹理图片。
• 网格顶点色
通过网格模型顶点颜色直接生成纹理图片。
点击“应用”执行纹理贴图操作;点击“取消”撤销本次贴图操作。
模型合并支持将多个独立的扫描模型进行合并,生成一个完整的三维模型。进行合并的模型需先经过点云融合。模型合并分 特征对齐 和 手动选点两种。
a.特征对齐勾选需要合并的模型,系统自动识别模型上的重叠特征进行合并。任意两个模型之间的重叠面积应不少于 10%。如需合并效果更佳,建议将重叠面积保持在 40%-50%。一次最多可选择 9 个模型进行对齐。
b.手动选点对齐需手动在两个模型的相同位置分别标记 3 个或 3 个以上的点位,系统通过识别重叠点位的相对位置来对齐模型。单次可合并 2 个模型。
• 两个模型上的对应标记点数量必须相同,且至少为三对。
• 同一模型上的多个标记点位置要相对分散且有一定间隔。
• 为了便于更准确地放置标记点,可将光标放置在模型上滚动鼠标滚轮放大模型,进行标记。
关键帧编辑功能适用于对点云融合前的原始数据进行编辑。此过程可逐帧播放模型数据,快速定位至错误帧并进行帧删除操作。
![]() |
点击工程栏中模型右侧的 ![]() ![]() |
1)点击自动播放按钮 逐帧播放扫描过程。选中需要删除的帧数据,点击右侧的
按钮进行删除。
2)进入关键帧编辑界面后,使用右侧工具栏选中模型上不需要的数据。系统将会自动识别并定位至包含该部分数据的所有扫描帧。 点击 按钮删除该部分数据,或点击
按钮删除所有包含该部分数据的扫描帧。
提供多种工具,供用户手动选中不需要的局部模型数据,进行详细编辑或删除操作。
注:未经处理的原始数据或贴图模型不可使用工具栏。
![]() |
移动选择 拖动鼠标可将模型旋转至任意方向进行查看。单击该工具可取消选择已选定的数据。 |
![]() |
矩形选择 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即可创建一个矩形框,框内为被选中的三维模型数据。 |
![]() |
多边形选择 用于在模型表面选中一个多边形区域。将鼠标光标放置在模型上,单击以设置选区起点。拖动以在要选择的区域周围绘制一条直线段,单击以设置第一条直线段的终点。继续绘制后续线段,直到选中所有待编辑数据。 |
![]() |
套索选择 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可在模型上选择一个不规则多边形区域。松开鼠标,起点和光标所在点将连成一条线并完成选择。 |
![]() |
连通域选择 连通域通常指的是一个三维空间中相互连接的点或区域。使用鼠标左键单击某一区域,该工具会识别并选中模型上与该区域相连接的点和区域。 |
![]() |
裁剪 定位光标,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裁剪平面将显示为一条带箭头的直线,箭头方向的模型部分将被选中。按<Delete<键删除选中的数据,按<Esc<键取消。 |
![]() |
反选 切换已选中区域和未选中区域。 |
![]() |
删除 点击以删除所选中的数据。或按 <Delete<键删除选中的数据。 |
![]() |
穿透选择 需与矩形选择、套索选择等工具结合使用。支持同时选中与模型表面区域处于同一深度的所有数据。 |
![]() |
平滑笔刷 将光标放置在模型局部粗糙区域(如模型表面的标记点孔洞),单击或拖动鼠标左键即可进行局部平滑。 |
![]() |
撤销 撤销本次操作,返回至上一步。 |
![]() |
重做 恢复被撤销的操作。 |
进入工程页,点击菜单栏中的“显示”,设置模型显示方式。
• 缩放至视图大小
将模型放大或缩小后,点击此处可将模型恢复至最佳尺寸。
• 初始姿态
显示物体进行扫描时模型的初始位置。
• 透视图
在透视图中,相机位于空间中的固定点,各模型间的深度和距离不同。
• 正交视图
在正交视图中,所有模型都以相同比例显示,模型的三个维度(宽度、高度和深度)投影到二维平面上,其相对大小和位置不变。
• 显示包围盒
展示模型在三维空间中的立方体边界。
• 显示轨迹球
以 XYZ 旋转轴的方式显示模型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轨迹。
• 显示地平面网格
显示一个由水平和垂直线构成的虚拟三维网格,以便对模型定位并对齐。
• 显示拍照位置
此功能在开启彩色扫描并使用单帧拍照模式时可用。勾选此功能,模型四周将显示所有拍照位置标记。单击任一标记,查看在当前拍照位置所采集的单帧画幅;双击标记,查看在当前位置拍摄的模型图像。
• 模型背面显示
用棕色或透明显示模型背面颜色。
• 网格模型展示
网格模型可以实体、线框或实体线框三种形式展示。
• 模型材质属性
可以选择模型展示的颜色和材质。
• 启用穿透选择
勾选后,工具栏中的“穿透选择”功能将自动开启。
• 截图
分为全屏和仅模型截图。用户可以使用此功能在软件界面中捕获整个屏幕的图像,或者选择仅捕获三维模型的图像。
• 光照
点击拖动图标可调整光照方向,双击图标可恢复至初始方向,点击图标以外区域可关闭光照调整。
![]() |
¶ 批量处理模型当同一个工程中包含多个模型时,可通过批量处理同时对多个模型进行一键处理、点云融合、构网或贴图。 点击“批量处理”按钮,选中需要批量处理的多个模型,进行相应处理。 ¶ 导出模型模型导出有两种方式: • 选中模型,点击右侧的 • 在模型编辑区最右侧点击“导出模型”,选择要导出的模型状态进行导出。 ![]() 注:不同渲染模式下,模型导出时所支持的文件格式不同。 ¶ 撤销所有编辑撤销所有编辑步骤,回到扫描完的原始数据状态。 ¶ 重命名/删除模型双击模型名称进行重命名。或点击右侧的“更多”图标,选择“重命名”或“删除”。 ¶ 导入模型点击菜单栏中的“文件”>“导入模型”,找到将电脑上存有的扫描模型后点击“打开”。 |
新建工程
以下三种方式均可新建工程:
• 扫描仪连接成功后,点击首页的“新建工程”或“扫描仪连接状态栏”。
• 点击工程页顶部菜单栏中的图标。
• 在工程页顶部的菜单栏中点击“文件”>“新建工程”。
打开工程
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打开某一工程:
• 在 Revo Scan 5主页的工程列表中,双击任一工程即可打开。
• 在工程页顶部的菜单栏中点击“文件”>“打开工程”或“打开最近工程”。
打开所在文件夹
在工程页顶部的菜单栏中点击“文件”>“打开所在文件夹”,即可打开当前工程所在文件夹。
保存工程
在工程打开状态下,点击顶部菜单栏中的“文件”>“保存工程”。
重命名工程
在主页工程列表中点击工程右侧的“更多”图标,点击“重命名”。
删除工程
• 在主页工程列表中点击工程右侧的“更多”图标,点击“删除”删除当前工程。
• 在主页工程列表中同时勾选多个工程进行批量删除。
导入工程
• 从 Revo Scan 5移动端导入 Revo Scan 5 PC 端
1) 将手机和电脑连接至同一 Wi-Fi 网络。
2) 打开电脑端 Revo Scan 5进入工程页,点击菜单栏中的“文件”>“手机导入”。选择验证码或二维码传输方式。
3) 打开手机端 Revo Scan 5,找到待传输工程文件。
4) 点击工程右下角的“更多”>“分享”,点击“开始分享”。
5) 输入电脑端显示的验证码或扫描电脑端二维码。
6) 开始文件传输。
注:在传输过程中,不要最小化应用程序或关闭手机显示屏,否则会失败。
• 从MIRACO 导入 Revo Scan 5 PC端
注:传输过程中,请勿熄屏或退出传输界面,否则将传输失败。
无线导入 |
有线导入 |
1) 确保 MIRACO 与电脑端接入同一Wi-Fi网络。 | 1) 使用 MIRACO 数据线将 MIRACO 连接至电脑。 |
2) 在电脑端 Revo Scan 5中点击菜单栏中的“文件”>“MIRACO 导入”>“无线导入”,选择验证码或二维码传输方式。 | 2) 在设备界面的弹窗中选择“文件传输”。 |
3) 在 MIRACO 工程列表中选中要导入的文件,点击右下角“更多”>“模型分享”。 | 3) 打开电脑端 Revo Scan 5,等待片刻电脑端会弹出 MIRACO 工程文件列表。 |
4) 输入电脑端验证码或扫描电脑端二维码开始文件传输。 | 4) 勾选需要导入的文件并点击右下角按钮保存至电脑。 |